解决房价问题不看市场,看市长

中国楼市真正进人市场化发展,也就二十多年的光景,正值“青春期”,它总会遇到点小毛病。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就像少女脸上长的青春痘,等一段时间它自己就会消下去了。只要扛住了,痘可能就没有了。对待青春期问题,我们要观察、要鼓励、要有耐心,不能急。中国楼市其实没有病,就算有病,也只是青春期的小病。逻辑非常简单,中国的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形状,再过十年二十年,当现在的几亿老人去世后,房子的供需矛盾迎刃而解。政府如果把它当成急病,动不动就出台新政,最终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内分泌失调”。非要“看医生”的话,我们得把中国楼市当成一个综合系统,慎重分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为了让楼市结束“青春期”,进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长效机制是解决调控太频繁这个顽疾的终极方案。


什么叫长效机制?官方说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长效机制名字里带着“长”字,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着眼要长远,调整要及时、到位,并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长效机制的决策智慧和实施情况,就是市长的KPI(关键绩效指标)。


解决房价问题不该看市场,而要看市长。之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调查显示,地方政府在兑现保障房工作目标的时候只完成26%。如今大环境变了,限购、限售、限贷、限价这些政策都相继出台,我们终于等来了因城施策,满足无房家庭住房需求,租购同权,租购并举,遵产税,房地产税等方方面面的动作。政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所有责任都在开发商,对于建立机制,保障和解决基本住房需求,市长和政府也要扛起这个责任。大家出门上车时,政府好比交通协管员,要指挥、疏导交通,防止车辆都堵在一个方向,造成混乱。有往东的上左边这辆车,往西的上右边这辆车,就不会出现问题。长效机制发挥作用,需要中国同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棚户区改造和共有产权房制度的建立都是底层积累。


“治病”是一场战役,空中力量与地面部队要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仗。中国楼市不再像以前那样起起伏伏、迈一步退两步之后,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当买房、住房的预期和消费行为随之改变后,长效机制就会促使房地产领域的个人理财投资转移到其他领域去。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这样一种共同的预期,这个行业就会朝着一个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