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角度讲,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以及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利用所取得的福利最大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又是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经济又是时间节约的同义词。经济学,也可以说研究的是时间的最有效利用,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经济活动、生产最多的财富、提供最多的劳务。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最切合实际地分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首先,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社会经济活动基本上围绕传统农业来进行,当时的社会条件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经济发展以传统的自给性农业发展为内容。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兴起,人们创造了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的内容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传统农业为中心的稳定状态转向以工业为中心的迅速增长状态,即工业化过程。当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后,经济和社会条件又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则是以产业结构高度化为主要内容的整个经济的现代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在,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过去,其经济不发达状态的基本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既有传统的农业,又有现代工业;既有简单的手工劳动,又有机械化和电气化劳动;既有传统的小农生产,又有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既有信息闭塞的农村边远地区和中老年人群所采用的较落后的交流方式,又有现代快速普及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交流方式;既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又有初步发育,个别地区甚至较发达的市场经济;既有奴隶制或者封建制生产方式,又有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还有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呈现出发展转变时期的特点,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为此创造条件。
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资源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二是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对外开放等;三是现代技术的吸收、消化、自主创新和扩散。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条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短缺,构成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或者障碍。因此,发展经济学应当探索和研究如何开发、创造和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其次,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经济发展是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的演化、交替和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包含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收人增长和福利增进,产业档次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动,需求质量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经济、政治体制变化和社会结构变动,文化素质提高和价值观念转变,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和扩大,等等。这一系列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又是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过程。经济发展以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为前提,同时经济条件又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上述变化作为客观的演进过程,都有各自的演变规律;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构成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这些规律支配着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人们不能违背它们,更不能随意创造它们。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并且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制定政策和发展各项事业,否则就会受到违背经济规律的惩罚,这方面的教训屡见不鲜。因此,发展经济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指南,应当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发展道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发展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和揭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规律,而且还要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解决经济发展的各种难题,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思路、战略和政策。
发展经济学是为适应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况的实际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在发展经济学形成初期,它并不是一门正式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应用科学。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而是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杰拉尔德·M.迈耶和达德利·西尔斯在20世纪回顾发展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时说:“经济思想一般是由于解决政策问题的需要而引起的,早期的发展思想也肯定如此,发展经济学诞生时并非一门正式的理论科学,而是一门实际科学,它是就政策制定者们的需要而形成的,他们就政府为摆脱持久贫困能做何事和应做何事提出建议,正如许多发展理论先驱人物的文章和传记所显示的那样,他们在40年代和50年代积极参与政策决定。”
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之后,发展经济学家们也并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探讨,而是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参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发展经济学家们几乎在其所有理论中都十分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如工业化战略、农业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资本形成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技术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战略,以及税收政策、支出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最后,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实现经济发展的道路、途径和方式,参与选择和制定发展战略,这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概括地说,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